精选答疑
答:引起瘫腿的原因较多,滑液囊支原体只是其中一个原因,常见的大肠杆菌,病毒性关节炎,鸭疫等都能引起瘫腿,行走困难。但是往往容易忽视传染性法氏囊和梭菌引起的行走困难,常表现为跛足,抓鸡是蹒跚前行,但检查关节,并未有囊肿,这是鸡只虚弱导致的行走困难,这种情况也需要注意。
1. 高死亡率: 这是*直接、*严重的危害。当环境温度超过肉鸡的耐受极限时,核心体温急剧升高,导致器官衰竭(尤其是心血管系统衰竭)而死亡。 表现: 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死亡,死亡鸡只通常身体发热、仰卧、张口呼吸。2. 生长性能严重下降: 采食量显著减少:为了减少产热,肉鸡会本能地减少采食。 饲料转化效率降低: 即使摄入饲料,用于维持体温和应对应激的能量消耗增加,用于生...
1. 恢复饮水与电解质平衡 - 提供清凉饮水,添加维生素C,小苏打缓解脱水。 2. 调整饲料管理 - 减少饲料添加,增加易消化能量(如葡萄糖),避免加重代谢负担。 3. 改善环境通风 - 加强通风同时避免湿帘直吹,防止二次冷应激。 4. 预防继发感染 - 热应激后免疫力下降,可添加藿香、康肽克增强抗病力。 5. 观察鸡群状态 - 及时淘汰严重衰弱鸡只,防止...
急救核心 = 快速降温(通风+喷淋) + 柠檬c + 减少代谢负担。藿香早晚添加。若处理及时,轻中度热应激鸡群可在2-4小时内恢复,死亡率可快速降低,需特别注意:热应激后3-5天鸡群免疫力下降,添加康肽克防控新城疫。
答:呼吸与散热:湿度过高(>70%)会阻碍肉鸡通过呼吸蒸发散热,加剧热应激;湿度过低(<40%)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,增加感染风险(如支原体病)。 饮水与采食:湿度过高降低采食量,湿度过低增加饮水量,两者均可能影响饲料转化率(每偏离适宜湿度5%,料肉比可能上升0.05-0.1)。
答: -观察精神状态:健康鸡活泼好动,反应灵敏。 -检查采食量和饮水量:突然下降可能是疾病信号。 - 观察粪便:正常粪便为灰褐色,成型;异常粪便(如稀便、血便)需警惕。
答: 减少应激的方法包括:1.保持环境稳定,避免温度、湿度剧烈变化。2. 减少噪音和人为干扰。3.提供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通风
常见症状:肿脸流鼻涕,眼结膜潮红,流鼻汁,有个别单侧脸肿,个别出现瘸腿、极个别混感病例有神经症状;病鸡呆立不愿意活动。大群精神萎靡。采食量不上升。鸡群高死淘为代表症状。
饲养密度大、温度低、垫料潮湿、通风不良、网床不平、网床上有铁丝或尖锐的物品、应激等等,这些因素的存在又为外伤感染提供了有力的条件,所以加强管理,为肉仔鸡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也是减少瘫鸡的有效措施。疾病方面:滑液囊支原体,大肠杆菌,肠炎、葡萄球菌等都能引起。做好防控。
答:*小通风量是指能够满足鸡群生理及生产性能*低需求,并能够把废气,湿度、多余热量带出鸡舍。现在常用的是*小通风量的计算。*小通风量=鸡群平均体重×鸡数量×通风系数考虑因素:气候特点、湿度、密闭、日龄、密度、体重、健康程度等。
1. 做好进鸡前消毒,进鸡前3-5天烟雾弹熏蒸消毒,,上鸡前一天卫净喷洒一遍,“一熏一消”,给雏鸡提供一个无菌的环境,同时检查鸡舍内光照明亮均匀❗2. 舒适度,秋冬季提前预温,达到育雏需要的温度34℃湿度65%,进鸡后雏鸡舒适,迅速分散,雏鸡表现在吃、在玩、在喝、在叫、在休息❗3. **口水,雏鸡保证出壳24小时内到达鸡舍,时间长出会体重减轻3-5克,引起水分流失脱水,进入鸡舍2小时内开水,...
答:常见的鸡痘有皮肤型、黏膜型或者两种都有, 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创伤感染,而蚊虫叮咬是本病的重要传播媒介。此外,野鸟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者。针对鸡痘的防治,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,包括灭蚊、环境消毒、疫苗接种和药物防治等。针对已经出现鸡痘的鸡群,建议抗病毒,控继发,退烧。可以使用康肽克、康速清、氟苯尼考 、鸡痘散进行针对性用药。
1  /  3
疑问提交